安徽大学劳动法律援助项目"

电子劳动合同法律效力与风险防范 —— 基于区块链视角

发表日期:2022-12-08 09:15:17发表人:安大法援

作者 |  王星

机构 |  四川明炬律师事务所

概述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企业线上办公、线上开展业务的场景变得更加频繁。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电子劳动合同”可有效解决了疫情下纸质劳动合同签订不便,管理不便,成本高等不足之处,助力企业有效管理。


“电子劳动合同”的普及运用是趋势所在,其运作的本质是数据,它突破了传统证据材料的存在状态,因此从法律效力上看,电子劳动合同作为突破传统书面合同的一种新形式,也产生了诸多新型法律问题值得探讨,例如:实名认证、调查存证、平台资质、数据安全等。本文通过区块链视角,探讨电子劳动合同法律效力及风险防范,如何保护企业的利益,是本文的核心。


关键词:电子劳动合同 区块链 法律效力


一、电子劳动合同的定义及发展背景案情简介


(一) 电子劳动合同的定义


电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经协商一致,以可视为书面形式的数据电文为载体,以使用可靠的电子签名的形式订立的、涉及劳动关系权利义务履行内容的劳动合同及其附件。它包含了多重要素,合同主体和内容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应使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规定的可视为书面形式的数据电文和可靠的电子签名;也包含了多重环节,认证、签署和存证。


(二) 电子劳动合同的发展背景


2020年2月11日,在国务院联防联办机制召开新闸发布会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司长张莹在会上针对疫情的灵活就业举措,指出对高校毕业生优化服务,鼓励网上面试、网上签约、网上报到。


2020年3月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订立电子劳动合同有关问题的函》答复,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采用电子形式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这是政府首次对电子劳动合同做出正面回应。


2021年7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发布《电子劳动合同订立指引》的通知,要求各地加大《电子劳动合同订立指引》的宣传力度,推进电子劳动合同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政务服务中的全面应用。


2021年1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治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将“电子劳动合同争议处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工作重点之一。


至此,全国已有40多个省市地区的人社部门纷纷出台文件、建立电子劳动合同试点,全面推进电子劳动合同普及应用。让各地组织与劳动者网上订立劳动合同,加速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转型。


如,2022年1月,成都市龙泉驿区在成都市率先试行电子劳动合同签订,指导试点企业自主研发“小圈小单XQD信息云共享平台”,作为电子劳动合同签订平台。该平台集劳动合同签订、合同管理、实名认证、用工信息发布、支付与结算、业务流程执行管理等十大功能于一体,在为企业稳定用工、求职者灵活就业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还可提供一站式的管理服务和全流程的信息监控。


疫情期间,电子劳动合同成为政府促进就业的灵活手段。也正借此时机,使电子劳动合同得到大力宣传推广。


二、传统纸质劳动合同与电子劳动合同的利弊分析


(一) 签署传统纸质劳动合同的弊端


1. 签字、盖章过程繁琐,周期长


传统纸质劳动合同签署的过程,涉及纸张打印,内容审批,印章审批等,最终双方签署各持一份进行留档储存,从上述流程来看,传统纸质合同的签署过程繁琐,时间较长,影响签约的时效性。若在审批过程中遇见内部流程审批复杂,或者印章不在公司的情况,其纸质劳动合同签署时间又需要延长,可能在签署的过程中,出现另一方拒绝或拖延盖章,由此可能导致另一方损失。


2. 纸质劳动合同管理成本高、查阅难、管理成本高


目前常见的纸质劳动合同管理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混合管理,因企业合同数量不多,则由其他职位人员进行兼管;另一种是专人管理,因劳动合同数量较大,使用专门合同管理场所,由专人建立合同管理档案,负责管理合同的整理、收集和保管。


混合管理模式,对于劳动合同管理往往不规范,容易出现遗失、混乱、合同到期未续签引起纠纷的情形,尤其是在涉及到员工离职交接的情况下,合同保管极易出现遗失等问题,且因为是兼管,在合同管理上不规范,无形中增加了查阅合同的难度,耗时耗力效果不佳;对于专人管理模式,合同的数量、种类复杂,需要专人负责且需要专门的场地进行保存,管理成本很高。


3.纸质劳动合同签署,风险不可控


纸质劳动合同因为使用纸张,实体印章。因此如果有别有用心的人,很容易就通过伪造纸质合同和印章的方式进行诈骗,谋取利益,这在建筑行业多个公章使用导致的诉讼风险,尤为常见。往往企业在传统纸质劳动合同签署过程中的盖章环节设定了用章规定,但对于公章的使用仍然是存在私自盖章的风险的。


图片

*图片来自《中国电子劳动合同白皮书》


(二) 电子劳动合同的优势


1. 区块链技术保障风险防范


当地人社局牵头促进电子劳动合同的推广运用,由指定第三方机构,通过区块链安全性能很高且不可更改的记录保存技术,亦可以将其理解为一个数据库账本,这个数据库账本同时在多个地方记录交易和相关数据,公开透明且不可伪造。这种技术可以建立一个无需互信的互联网环境,在这个环境下参与方可以通过共识技术达成交易,每笔交易都会形成一个区块数据并加盖时间戳,通过时间顺序进行叠加,生成一条永久的、不可逆向修改的数据链条。


区块链兼备开放性及高强度的防篡改性,并且每个节点数据都可追溯,利用身份认证、电子签名、数字认证、可靠时间戳、区块链等技术在加密、传输、存储等环节来保证电子劳动合同的安全可靠性,避免合同假冒代签、篡改、毁损,遗失等风险。


2. 签署方式简便快捷


签署便捷,随时随地,想签就签,通过电脑网页端或手机端实现一对多签署模式,高效解决异地签约难题。


3.利于规范用工管理,降低企业保存成本


从合同管理的角度来看,电子劳动合同签署后,可由签署人下载保存,同时也由电子劳动合同签署平台进行线上保存,当然我们还可以选择由相应的公证机关的系统进行保存。一站式合同在线管理,提供合同智能检索、归档、下载等免费功能,同时,基于电子系统的分类管理,线上调取、查阅更加方便快捷,有效降低合同管理的仓储成本和人力成本。


电子劳动合同的保管不需要场地,更不需要专人的保存及管理,所以管理和保存的成本都能得到极大的降低。


4. 电子签名和印章使用自动留痕,方便管理


电子劳动合同签署涉及的印章是线上生成的,每一次的线上使用均会自动生成对应的签署日志,利用时间戳对签署时间、内容、操作人等操作细节均形成对应的不可更改的操作日志,这种自动留痕的技术手段,极大的降低了公章管理人私用公章的风险,即使仍存在私用信息进行电子劳动合同签署的行为,电子劳动合同签署系统上自动留痕的技术手段也对事后追究其责任也提供了充足的证据支持。


通过下图,更便于大家清晰了解纸质合同与电子(劳动)合同存在的差异对比:


图片

*图片来自搜狐网


三、电子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分析


(一) 认定电子劳动合同效力的法律依据


电子劳动合同是否符合劳动合同书面化的要求,此前存在诸多争议,现诸多法院逐渐认可电子劳动合同是书面劳动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即“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它明确了电子数据也是合同的合法有效的表现形式之一;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第十四条规定了“可靠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或者盖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进一步指明了可靠的电子签名与传统的手写签字和盖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订立电子劳动合同有关问题的函》明确指出,签订电子劳动合同,需要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一致,且必须符合电子签名法等相关规定。但实践中,用人单位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处于优势地位,劳动者对电子劳动合同的选择并没有话语权,劳动者的意愿很大可能受到忽视,劳动者的权益被侵害。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来自《中国电子劳动合同白皮书》


(二)电子劳动合同效力认定的裁判观点:


以人社部发布《关于订立电子劳动合同有关问题的函》为分界线,相关案例裁判结果如下:


图片


1. 2011年-2019年电子劳动合同效力案例


案例总数为73件,在这个时期,主流观点对于电子劳动合同普遍存在争议,无涉及电子签约平台的案例,电子劳动合同效力被否定的主要原因在于用人单位无法提供经双方签字盖章的劳动合同。


2. 2020年-2022年电子劳动合同效力案例


案例总数为229件,这个时期,可以看出人事争议仲裁委/法院对于电子劳动合同逐步认同。其中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北京市涉新冠肺炎疫情劳动争议仲裁十大典型案例之四:陈某与某教育咨询公司追索劳动报酬纠纷案,仲裁委提示指出“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订立电子劳动合同有关问题的函》(人社厅函〔2020〕33号)精神,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采用电子形式订立或续订书面劳动合同。”


成都法院劳动争议十大典型案例之一田某与某公司仲裁裁决案——电子劳动合同的有效性确认案,法院审理认为电子劳动合同应属于书面劳动合同。从《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在线政务服务的若干规定》等规定可以看出,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应用的进度,实践中,电子合同和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已得到认同,并且已在政务服务中对电子签名加以运用。此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于2020年3月10日印发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订立电子劳动合同有关问题的函》,电子劳动合同的效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明确,因此,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订立电子劳动合同。


从以上案例检索结果可知,随着人社部出台的规定及函件,电子签约平台的逐步建设、电子劳动合同订立规范的进一步实施,仲裁委/法院认定电子劳动合同效力的口径逐步一致。


四、电子劳动合同相关法律风险分析


结合实践中大多数主体对于电子劳动合同的疑问,总结了电子劳动合同的相关法律风险常见有以下几方面:


(一) 电子劳动合同主体身份的风险


通常有主张账户并非本人所有的账户,或未经授权使用,或签订电子劳动合同未未成年人、精神疾病患者等无行为能力和限制行为能力人,这些都可能造成电子劳动合同效力认定存在困难。


(二) 电子劳动合同内容被纂改的风险


电子劳动合同受互联网诸多因素影响,如长期储存在云端上;电子文件在传输过程中,无法做到全程加密防护,容易遭遇篡改的风险,因此,当发送人发现接收人给到的合同内容与所发原件出现篡改时,容易产生纠纷。


(三) 电子劳动合同的证据效力风险


电子劳动合同生成、签署、保存均在线上完成,从而导致原件只能在线上才能得到证实,从证据保存角度来看,在诉讼中无法提供原件在法庭中进行质证,可能导致提供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依据,而给企业带来损失;另外线上合同受互联网诸多因素影响,如长期储存在云端上,其被篡改、丢失的风险也较大,所以这也增加了电子劳动合同作为有效证据的风险。


(四) 个人信息被泄露的风险


线上电子劳动合同涉及用户个人基本信息,目前《网络安全法》、《侵犯个人信息刑事司法解释》等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均对网络上侵犯个人信息进行了规范。尤其《个人信息保护》新规出台之后,形成的整体数据隐私保护合力对于企业电子劳动合同业务造成了更强大的约束,电子劳动合同在数据传输、处理、存储方面的问题更应加强关注。


(五)电子劳动合同程序需完善


根据司法典型案例,归纳判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电子劳动合同是否有效,应当重点审查以下几个方面:


  • 应用人单位的送达是否有效;

  • 用人单位是否履行协商的程序;

  • 需要确认用人单位是否有主动订立劳动合同的具体行为。


五、风险防范措施


(一)应加强对电子劳动合同签订主体的审核


在合同签订前,进行身份确认,需要通过身份证件、身份照片等文件证明合同签约人和合同主体对应,确认其有权代表合同主体签订合同。合同当事方,需要详细审查对方提交的主体资格;如果是企业主体,应要求企业明确或者登记在线签约操作的代表信息,并出具合法有效授权文件。


(二)防止电子劳动合同被纂改、遗失的风险


采用可靠电子签名、可信时间战、高度加出传输、区块链存证等技术,防丢、防易改;登陆查阅前需要进行实名认证,人脸识别等,验证其真实身份。


(三)利用电子劳动合同平台/公证机构对生效的电子劳动合同进行公证,解决合同原件问题


存出证一体化,签署过程、签署人、签署结果,关键信息按公证处要求自动存储至区块链,一键申请公证处出证,在线上生成、签署电子劳动合同后,将电子劳动合同同步到公证机构的线上系统,固定电子劳动合同的内容,从而在产生纠纷时,可以获得经过公证的电子劳动合同,解决电子劳动合同无原件无法得到法院认可的风险。


(四) 利用《信息保密协议》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


企业在商业活动中所获取的所有用户信息,均应依法进行保护,但由于利用电子劳动合同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企业向第三方提供用户信息,由此增加了企业的保密责任。面对此种情形,企业需要与所有通过企业获取用户信息的第三方签署《信息保密协议》,明确约定用户信息的用途及保密义务,对违约责任应明确、具体、严谨。从而提高第三方违约成本,达到保护用户信息的目的。


(五)选择安全、可靠的电子劳动合同平台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5606号建议的答复,指出“根据订立电子劳动合同所依托的信息化平台的情况,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企业自建平台,一些实力较强、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用工规模大的企业,自建平台系统与劳动者订立电子劳动合同。第二类是第三方搭建电子劳动合同服务平台。这种类型又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是企业付费给市场化的电子合同签订平台,由其为企业签订电子劳动合同提供服务。第二种是在当地人社部门指导支持下,由大型企业或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搭建电子劳动合同服务平台,供其他企业使用。”


当前,市面上的电子劳动合同服务商数量非常多,所主打的服务内容和强项也各有特色,根据广西农科院测评出市场声量最高、竞争力最为突出的6家电子劳动合同服务商,分别是法大大、存证云、上上签、e签宝、中国云签、安心签。


图片

*图片来自广西农科院《6家国内主流电子劳动合同

平台综合评测(电子劳动合同平台排行榜)》


六、结语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预见,电子劳动合同以“便捷高效、智能管理、无纸化低成本”等诸多优势成为政企数字化改革的基础应用设施。尤其这几年受到疫情影响,传统合同签约模式被限制,线上办公、远程办公成为趋势,可以预见电子劳动合同将在企业经营中得到越来越多的运用。区块链技术的电子劳动合同通过“区块链+时间戳”手段,对签署的合同内容数据进行上链,固化数据并让每个链中的节点共同参与维护,具有分布式、可溯源、可信赖等特点。


未来电子劳动合同领域与区块链技术、生物识别技术(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将会有更紧密的合作,以推动电子劳动合同在企业管理中的快速发展。


向上滑动阅览

注释:

[1] 全市首家!龙泉驿试行电子劳动合同签订.龙泉驿发布,2022.1.14

[2] 李文涛 .人工智能时代电子劳动合同的订立及其风险防范.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20

[3] 龙娅妮.《疫情防控下电子劳动合同的发展与法律应对》.合肥学院学报,2021.2

[4] 葛智慧; 屈茂辉.电子合同成立时间研讨——以《民法典》第491条第2款与《电子商务法》第49条为中心.时代法学,2022.10.13

[5] 蒲天豪、陈浩天、李林峻、屈靖、洪兴宇、闫丽丽,《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合同应用研究》.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1.2

[6] 广西农科院.6家国内主流电子劳动合同平台综合评测(电子劳动合同平台排行榜).科研百科,2022.11.17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研习法律、传递信息、宣传法治,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网站对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