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劳动法律援助项目"

竞业限制义务的主体范围

发表日期:2022-03-01 09:29:24发表人:安大法援

      竞业限制分为法定竞业限制和约定竞业限制。法定竞业限制,义务人的竞业限制义务直接来自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在我国法上的表现主要是公司的董事以及高级管理人员、合伙企业的合伙人、个人投资企业的管理人等情形3法律规定此类特殊主体,负有竞业限制义务的理论基础在于诚实信用原则,基于诚实信用原则,由于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与公司之间、合伙人与合伙企业之间、管理人与个人独资企业之间存在的特殊关系,他们应当承担忠实义务。《公司法》对董事的竞业禁止,是建立在主体之间平等的委任关系基础之上,是董事忠实义务的具体体现,其目的是防止董事的贪婪和自私行为、以保护公司利益。

       从我国现行法来看,法定竞业限制主要适用于任职期间具有特定地位的主体,那么,其他劳动者在职期间是否负有法定的竞业限制义务?对此问题,《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并无明确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在新劳动争议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中认为,一般劳动者也具有竞业限制义务

       1.在解释论立场上,一般劳动者在职期间是否负有竞业限制义务需要以现行法为基础,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条的规定,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都负有依据诚实信用原则所产生的义务,这一点,与其他合同关系并无不同。在劳动者一方,主要是对用人单位的忠实义务,包括保密义务以及竞业限制义务,如果当事人在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在职期间的保密义务和竞业限制义务,则该义务的根源在于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如果当事人未明确约定,则该义务的根源在于依据合同解释规则对劳动合同作出的解释结论。

      《劳动合同法》第23条第2款的规定也可对该结论提供佐证。第23条第2款规定的“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这里的保密协议或竞业限制条款并未仅仅限于劳动关系结束后,因此,保密协议或竞业限制条款所约定的期限当然可以包括在职期间。换言之,只要当事人在劳动合同中未明确排除,该义务即附着于劳动合同而自始存在。在此意义上,该竞业限制义务的根源仍应为合同义务。

       2.劳动者在职期间的竞业限制义务并非强制性义务,规范该义务的规范也并非强制性规范,所谓强制性规范,是指不允许当事人排除适用的规范。而其他劳动者在职期间的竞业限制义务并非不允许当事人约定排除,劳动合同约定排除此类义务的,法律无干涉的必要

       3.一般劳动者所负担的竞业限制义务与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合伙人、个人独资企业管理人所负担的竞业限制义务在范围和程度上存在不同。根据我国现行法的规定,董事等特殊主体所负担的竞业限制义务是指不得从事与本公司、企业相竞争的业务,其原因在于董事等特殊主体基于其与公司、企业之间的关系所负担的较高的忠实义务,不作如此规定难以避免其侵害公司、企业利益。其他主体在范围上应当仅限于知悉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劳动者,其目的是防止这些劳动者利用这些商业秘密损害用人单位的竞争利益。此外,其他主体在职期间的竞业限制义务的范围要小于董事等特殊主体所负担的竞业限制义务。

       由于劳动者在职期间所负担的竞业限制义务以其知悉商业秘密为条件,因此,在同业竞业情形下,特别是另为同业之第三人服务或另受雇于第三人时,应限于劳动者在第三人处所处的岗位能够使其掌握的商业秘密有用武之地,如果不论义务人处于何岗位或任何职、均一概加以禁止,显然过宽;对于兼业之禁止而言,应以不损及劳动者对所在单位的劳动义务之履行能力为限,即《劳动合同法》第39条所规定的,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研习法律、传递信息、宣传法治,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对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参考!